【摘要】光伏产业,简称PV(photovoltaic)。是指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2025-04-29【摘要】在现代化城市与乡村的脉络中,高压输电线路如同隐形的生命线,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这些线路在跨越道路、施工区域等场景时,却面临着超高车辆、机械作业等潜在威胁,一旦发生触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而海卓科技HIZ-ST-FCP高压防触碰智能警示装置以科技之力筑起安全防线,成为电力线路的“全天候守护神”。
2025-04-28【摘要】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围绕“保供、投资、电网建设”三大核心任务,全面加速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强化跨区跨省电力资源配置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5-04-28【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和工业4.0已成为我们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用电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而智能断路器,正是您用电安全的得力助手和智能守护者。
2025-04-27【摘要】2025年一季度,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4.82亿千瓦(其中风电5.36亿千瓦,光伏发电9.46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14.51亿千瓦)。未来随着风电光伏装机新增装机持续快速增长,风电光伏装机超过火电将成为常态。
2025-04-27【摘要】在浙江舟山嵊泗县大黄龙岛南港开关站,一架重型无人机悬停在空中,将背负智能设备的机器狗精准投放至无人机停机坪。这只四足机器狗一落地,便向开关站内的“机械狗专用通道”奔去,开始智能巡检作业。
2025-04-25【摘要】海卓科技的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监测装置HIZ-SD-GFB采用分布式行波测量技术,监测终端分布式安装在输电线路导线上,高电位采集线路故障时刻点附近的工频故障信号和行波故障信号,以4G/5G等无线方式发送回后台数据中心,经数据中心综合分析,可以根据不同的故障特征迅速准确地判定故障点,提高故障定位精度从而提高故障巡线效率,而且还能够捕捉暂态故障行波波形,对故障是雷击故障还是非雷击故障、雷击故障属绕击还是反击进行智能辨识。
2025-04-25【摘要】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海洋工程安装船“志高号”和“志远号”,在江苏南通顺利竣工。这两艘船的主要任务是将风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风车”运送至深远海,并进行安装等施工作业。
2025-04-24【摘要】在高压输电线路纵横交错的现代社会中,电力设施外力破坏风险日益凸显。传统警示手段受限于可视性差、响应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复杂环境下的防护需求。HIZ-ST-ZNQ防外力破坏智能警示球作为行业首创的立体化防护装置,通过“光-电-声”多模态预警体系,为输电线路筑起全天候智能安全屏障。
2025-04-23【摘要】聚焦量子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创新应用,以世界首座220千伏量子应用示范变电站——合肥候店变电站为案例,系统阐述了量子精密测量、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计算三大技术对电网升级的赋能作用。通过部署量子电流传感器、量子密钥分发平台及"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示范站实现了电网状态全息感知(精度提升至微秒级)、关键业务量子加密通信(结合5G与光纤技术)以及电网潮流量子计算验证(采用72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推动电力系统在智能感知、安全传输和高效计算三大维度实现突破。
2025-04-23【摘要】海卓科技研发出一款高效、智能的激光驱鸟器,旨在为广大电力系统用户提供一套完善的鸟害防治解决方案。激光驱鸟器采用了先进的激光扫描技术,其核心工作原理是通过精密设计的扫描路径,发射出波长为532nm的绿色激光。这种波长的激光与鸟类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高度匹配,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
2025-04-22【摘要】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准皖直流)今年输送电量达到201.2亿千瓦时,比去年提前15天突破200亿千瓦时大关,较2024年同期输送电量增加14.9%,创历史新高。
2025-04-22【摘要】一道新能DAON组件展现出卓越的环境适应性。其双面发电技术可捕捉地面反射光,提升发电量5%-25%;特殊的封装工艺使组件在极端温差(昼夜温差超40℃)和强风沙环境中保持高效稳定运行。项目团队通过无人机巡检与智能运维系统,实现对300多万块组件的实时监测,确保这座“沙漠电厂”持续输出清洁能量。
2025-04-21【摘要】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速,各领域对现场安全管理的需求正呈现指数级增长。在环境监测、公共交通、石油开采、抗洪救灾等复杂场景中,传统有线监控方案常因地理限制、部署成本或应急响应速度不足而难以满足需求。海卓科技推出的移动布控球作为新一代无线视频应急指挥设备,正在通过其创新技术架构重塑现场安全管理范式。
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