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广西电网电力最高负荷达到3523.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较两年前的历史最高值增长2.61%。电力市场价格明显上涨,日前市场出清均价较前18天均值上涨49.9%,实时市场出清均价较前18天均值上涨99.9%,区内市场电源出力较前18天均值增加274万千瓦。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通过价格引导电源增发,有力增强保供能力,进一步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助力保供稳价
广西作为“西电东送”重要枢纽,以现货市场建设为契机,立足自身能源资源禀赋与市场特点,积极融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广西电力现货市场保供应、促消纳、稳价格作用显著。截至7月7日,广西水电日均发电量超过1200万千瓦,同比增长65%,创历史同期新高;6月29日至7月3日叠加新能源大发,电力富余明显,广西依托区域市场,充分发挥余缺互济作用,送广东最高电力达885万千瓦,日均送电量近8000万千瓦时,较两广省(区)间临时协议翻了3倍,极大拓宽了广西清洁能源消纳的外部空间。
在此次连续结算试运行中,国家能源集团广西电力有限公司各新能源场站参与了现货市场交易。“现货价格将成为驱动我们生产经营的核心‘指挥棒’,对我们机组可靠性与电力市场灵活性、经济性匹配度,以及功率预测准确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公司生产经营部主任李伟介绍。
广西电网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吕翔认为,现货市场充分发现和引导市场价格,促进广西中长期交易价格下降,降幅居全国第一。同时,进入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后,现货市场充分反映了广西电力富余的供需形势,中长期月度交易、多日滚动交易价格逐步向现货价格靠拢,还原了电力商品的真实价格,有效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促进新能源高水平消纳
截至2025年6月底,广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329万千瓦,同比增长70.7%,占全区电力总装机的48.5%。广西积极推动新能源项目进入电力市场,打破新能源“保量保价”模式,公平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实时交易。今年,广西陆上集中式新能源已经全电量参与中长期市场化交易。截至目前,已有403个新能源发电交易单元完成注册并开展交易。而在连续结算试运行启动当天,广西共有196家新能源场站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装机容量超2500万千瓦,是南方区域新能源场站入市最多的省(区)。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弘介绍,为积极融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广西电网公司抽调精英骨干、投入大量资源,全力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攻坚,于2022年11月首次接入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截至今年5月,广西已顺利完成12轮次、电力现货市场累计试运行88天,运行周期由多日延长至全月不间断,充分验证了不同周期、多种场景下的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在能源电力保供、清洁能源消纳等方面的作用,运行体系逐步发展至日前、实时市场贯通。此外,今年3月广西还参加了南方区域送上海绿电交易试点,是国内首例跨经营区电力交易,为推进全国统一市场贡献了范例。
目前,连续结算试运行期间,广西电力市场运行稳定,保供稳价成效显著。下一步,广西电网公司将持续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有关精神,立足广西能源禀赋,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市场机制,加快推动广西集中式新能源全量参与现货市场,通过市场引导更多储能、虚拟电厂等灵活性调节资源接入电网,持续提高电网调节能力,扩增广西在区域市场竞争中的弹性空间,更深更好地融入区域电力现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