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18日21时52分,广西电网电力负荷达3523.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2025-07-22【摘要】近日,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2025-07-21【摘要】随着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电力电缆用得越来越多,但电缆故障的准确定位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传统的故障定位方法实在不省心,效率低不说,定位精度还不够,操作起来又复杂,每次找故障都得费不少功夫,让电力维护人员很是困扰。
2025-07-21【摘要】输电线路大多暴露在野外,环境恶劣,分布又广,很容易出故障。一旦出问题,得赶紧找到故障点修好恢复供电,不然影响可不小,不仅耽误大家用电,还可能威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2025-07-18【摘要】“远方操作”即运维人员无需赶赴变电站现场,在集控站内即可远程操控设备开关与运行状态。以拉合闸操作为例,传统模式需人员现场执行,如今通过远程指令即可精准完成,大幅提升操作效率。
2025-07-18【摘要】在火力发电厂,设备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发电效率和生产安全。但传统的设备监测方式往往难以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常常是故障发生后才进行维修,不仅会造成计划外停机,还可能引发灾难性事故和连带损坏,维修成本也居高不下。而火力发电厂设备智能声纹监测系统 HIZ-GE-HSW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
2025-07-17【摘要】甘肃省白银市中煤靖远发电有限公司厂内光伏项目成功实现一次性并网发电,标志着甘肃省火力发电行业在绿色转型领域迈出里程碑式一步。该项目总装机规模达5.5MW,覆盖厂区及净化站区域9.235万平方米,通过“自发自用”模式实现光伏电力高效消纳,为传统能源企业低碳发展提供创新范本。
2025-07-17【摘要】不管是突发的夜间救援现场,还是偏远地区的野外施工,又或是大型的户外活动,照明往往是个大问题。光线不足不仅会影响工作进度,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而普通的照明设备要么亮度不够,要么移动不便,很难满足这些场景的需求。
2025-07-16【摘要】由南方电网贵州贵阳供电局建设的110千伏花果变电站正式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标志着该变电站建设进入快车道。该变电站既是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首座喀斯特地貌全地下式变电站,也是一座集绿色、创新、开放、共享为一体的新型智能环境友好型变电站。
2025-07-16【摘要】输电线路长度长、跨度大,一旦发生故障,运维难、定位难、识别难、处置难。那么如何识别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呢?广西海卓科技给出的答案是——“把整条线路切成若干段,让每一小段都会‘说话’”,这套“会说话”的系统,就是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监测装置HIZ-ST-DT。下面用一张图、两条线,把它的工作原理一次讲透。
2025-07-15【摘要】当夜幕降临,城市中那些高楼顶端、桥梁塔架上闪烁的红色或白色灯光,你知道是什么吗?正是默默守护航空安全的 "空中哨兵"—— 航空障碍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灯具,通过特定光强和频率的闪烁,在夜间或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清晰勾勒出障碍物的轮廓,帮助飞行员及时避开危险。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高度超过 45 米的建筑必须安装障碍灯,而超高压输电塔、大型烟囱等特殊设施更需配置多层同步闪光的高光强灯具,确保在数十公里外仍清晰可见。
2025-07-14【摘要】经过参建各方的协同攻坚,7月1日,由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建设的西拉沐沦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前7个月顺利投运,为内蒙古自治区能源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11【摘要】在错综复杂的电力系统中,电缆如同城市的“血管”,连接着能源的传输与分配。然而,电缆数量庞大、环境复杂,一旦识别错误,可能引发停电、设备损坏甚至人身安全事故。因此,电缆识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电缆识别仪作为一种专业工具,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成为电力维护、施工与故障处理中的关键装备。本文将带您了解广西海卓科技的电缆识别仪HIZ-IA-DLY的优势,揭开它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与提升效率中的奥秘。
2025-07-10【摘要】近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桃合木500千伏新能源汇集输变电工程与铝都-平川500千伏线路工程正式投运。两项工程作为内蒙古东部清洁能源外送的核心枢纽,标志着蒙东地区新能源电力输送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为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战略布局注入新动能。
2025-07-10【摘要】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涉鸟防护QC团队安全从巴西返回中国,一场跨越重洋的电力技术交流与合作画上了圆满句号,这也标志着江苏公司首次跨国QC小组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合作,不仅为巴西的输电线路安全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全球电力行业在解决鸟类与电力设施冲突问题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