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声纹监测:24小时预警+双碳降本,护航新型电力系统

2025-10-11

近年来,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进智慧变电站建设”,核心目标是实现电网运维从“人工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智能声纹监测系统HIZ-GE-HSW是这一趋势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化运维需求+无人值守变电站普及+“双碳”目标下的成本优化。

数字化运维需求:智慧变电站要求“设备状态全感知”,声纹监测作为“非侵入式全状态监测手段”,可与振动、温度、油中溶解气体(DGA)等监测数据融合,形成“多维度设备健康画像”(如变压器的“声纹+油中气体”联合诊断),提升故障诊断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无人值守变电站普及:随着偏远地区、高海拔地区变电站(如风电/光伏配套变电站)的增多,“无人值守”成为主流运维模式,人工巡检难以覆盖,需依赖智能监测系统实现“远程化、自动化”运维——声纹监测无需人员现场干预,可24小时不间断运行,完美适配无人值守场景。

“双碳”目标下的成本优化:“双碳”要求电网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而智能声纹监测通过“预防性维护”(提前修复早期故障),可减少设备大修次数(如将变压器平均无故障时间延长30%以上),降低运维成本与能源损耗,符合低碳运维的需求。

1760165689582.jpg

智能声纹监测系统有哪些功能?我们一起看看:

1、实时监测+早期预警:隐蔽故障“藏不住”

系统的核心“感知器官”是骨传导声纹传感器:它能直接采集设备本体的结构性声振信息,而非空气中的杂音——比如汽轮机轴承的细微异响、管道接口的渗漏声,哪怕外界有输煤皮带的轰鸣、风机的噪音,传感器都能有效屏蔽,只“听”设备本身的“健康信号”。

配合自主研发的自适应建模算法,系统会先学习设备正常运行时的声纹特征,建立“健康基线”;一旦出现异常(如轴系不平衡导致的声纹频率偏移、叶片磨损后的声纹幅值变化),哪怕是毫米级的浅表裂纹,系统都能敏锐捕捉,触发分级告警(本地声光+远程平台推送),运维人员不用到现场,就能第一时间知道“哪台设备、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2、故障预测+维护决策:停机损失“降下来”

对火电企业来说,“计划外停机”是最大的成本黑洞。这套系统能基于历史声纹数据+实时监测结果,预测设备剩余使用寿命——比如通过分析水泵声纹的变化趋势,判断密封件还能正常工作15天,提前安排停机更换,避免“突然罢工”导致的生产中断。

相比传统“到期就修”的计划维修,这种“按需维护”模式能减少30%以上的无效维修成本,还能避免过度维修对设备造成的二次损伤,让每一分运维经费都花在刀刃上。

3、多维度数据处理:诊断结果“准又细”

设备故障的声纹信号往往复杂多变,单一维度分析容易误判。系统会对采集到的声纹数据做“全流程精细处理”:先通过加重、分帧、加窗等预处理滤除干扰,再提取时频域、幅值、倒谱、小波特征等多维度信息——比如管道泄漏的声纹在高频段有特征峰值,而轴不平衡的声纹在低频段有周期性波动,通过多维度交叉验证,诊断准确率比传统振动分析提升40%以上,几乎不会出现“误报空跑”“漏报误判”的情况。

1760165699744.jpg

Copyright © 2024 广西海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403824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连畴路60号